2014年井冈山大学口腔医学专升本考试大纲
文章来源:润知林 文章作者:润知林教务处
时间:2015/8/31 20:41:23 浏览:1212次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编写目的
本考试大纲的编写目的在于通过提出主要知识点,考核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对口腔解剖生理学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结合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运用的能力情况。
二、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口腔解剖生理学的定义和目的:
第二章、牙体解剖生理
第一节、牙的演化特点
1.各类动物牙的演化特点:动物进化过程中牙的演化特点,
第二节 牙的分类、功能及临床牙位记录
1.牙的分类:根据牙在口腔内存在时间的久暂分类;根据牙的形态特点和功能特性分类;
2.牙的功能:咀嚼;发音和言语;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
3.临床牙位记录:部位记录法;
第三节、牙的组成部分
1.外部观察:牙冠;牙根;牙颈;
2.剖面观察:牙釉质;牙骨质;牙本质;牙髓;
第四节、牙体一般应用名词及表面解剖标志
1.一般应用名词:线角与点角,牙体三等分;唇面,舌面,近中面与远中面,牙合面和切嵴,
2.牙冠表面解剖标志:牙冠的突起部分:牙尖;切缘结节;舌面隆突;嵴及分类;牙冠的凹陷部分:发育沟及分类;点隙;窝;斜面:
第五节、牙体外部形态
1.恒牙外形:各切牙的外形特点:各尖牙的外形特点:各前磨牙的外形特点:近中沟;横嵴;中央尖;各磨牙的外形特点:六龄牙;第五牙尖,斜嵴;
2.乳牙外形:乳切牙组的特点;乳尖牙组的特点;乳磨牙组的特点;
3.乳牙及恒牙的萌出和更替:牙的发育过程:三阶段,出龈,萌出,萌出的生理特点;乳牙的萌出时间及萌出顺序:恒牙的萌出时间:替牙牙合期,恒牙牙合期,乳、恒牙更替的关系,恒牙的萌出顺序;
4.牙体形态的生理意义:牙冠形态的生理意义:切端及牙合面形态的生理意义;牙冠轴面突度的生理意义;牙冠邻面突度的生理意义;牙根形态的生理意义;
第六节、牙髓腔解剖
1.髓腔各部名称:髓室:髓室顶,髓室壁,髓角,根管:根管系统的组成;根管的形态分型;
2.髓腔的增龄变化及病理变化
3.恒牙髓腔形态:切牙的髓腔形态特点:尖牙的髓腔形态特点:前磨牙的髓腔形态特点:磨牙的髓腔形态特点;C形根;
4.乳牙髓腔形态:乳牙髓腔形态的特点;
第三章、牙列、牙合与颌位
第一节、牙列
1.牙列分类:按构成牙列的牙的类别分类:乳牙列;恒牙列;混合牙列;按牙列形态特征分型:尖圆型;方圆型;椭圆型;按牙列中牙的排列情况分类:正常牙列;异常牙列;
2.牙正常排列的倾斜规律:近远中向的倾斜:倾斜情况及倾斜大小的表示;唇(颊)舌向的倾斜:倾斜大小的表示;垂直向关系:牙合平面,解剖学牙合平面,
3.牙列牙合面形态特征:纵牙颌曲线:下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Spee曲线;上颌牙列的纵牙合曲线,补偿曲线;横牙合曲线:Wilson曲线,
第二节、牙尖交错牙合
1.牙尖交错牙合的名称及定义:
2.牙尖交错牙合的咬合接触特征::近远中向关系:牙合关键;唇(颊)舌向关系:覆牙合及分类;覆盖及分类;前牙覆牙合、覆盖关系分类;后牙覆牙合、覆盖关系分类;
3.牙尖交错牙合的正常标志:
4.异常牙尖交错牙合:安氏Ⅰ类错牙合;安氏Ⅱ类错牙合;安氏Ⅲ类错牙合;
第三节、颌位
1.牙尖交错位:定义;正常的标志;特点;意义;
2.后退接触位:定义;形成机制;意义;获取方法;
3.下颌姿势位:定义;特点;息止牙合间隙;垂直距离;形成机制;意义;
4.三个基本颌位的关系:后退接触位与牙尖交错位的关系,长正中;下颌姿势位与牙尖交错位的关系;三个基本颌位的相互关系;
5.前伸牙合颌位与侧牙合颌位:前伸牙合颌位:定义,对刃颌位及其咬合接触特点,最大前伸位,侧牙合颌位:定义,工作侧,非工作侧,尖对尖颌位,尖牙保护牙合,组牙功能牙合,
第四章 颌面部骨
面部的境界及分部,
第一节 上颌骨
1.外形:上颌体:前外面:眶下孔、尖牙窝的位置及意义;后面:牙槽孔、上颌结节的位置及意义;上面:眶下沟、眶下管的位置及意义;内面:翼腭沟、翼腭管的位置及意义;
额突:颧突:腭突:切牙孔、腭沟的位置及意义;牙槽突:牙槽窝,牙槽嵴,牙槽间隔,牙根间隔,腭大孔的位置及意义,
2.结构特点:支柱及支架结构:尖牙支柱、颧突支柱、翼突支柱的位置及意义;
第二节 下颌骨
1.外形:下颌体:外面;内面;下缘;下颌支:喙突;髁突;内面;外面;
第五节 腭骨
水平部;垂直部;3个突起,眶突,蝶突,锥突;
第六节 蝶骨
1.蝶骨体:
2.大翼:颞面;颞下面;眶面;
3.翼突:外侧板;内侧板;
第七节 颞骨
1.颞鳞:外面;内面;
2.乳突:乳突切迹,
3.岩部:三叉神经压迹,面神经管,茎乳孔,
第八节 舌骨
第五章 颞下颌关节
第一节 颞下颌关节的构成
1.颞下颌关节窝及关节结节:颞下颌关节的位置,形态,毗邻;关节结节的位置,形态;
2.髁突:髁突的形态,
3.关节盘:关节盘的形态结构,分部;关节盘的附着;关节盘在牙尖交错位时的对位关系;关节盘的功能;
4.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囊的位置及结构,关节腔的分部,
5. 颞下颌关节囊外韧带:颞下颌韧带的位置及作用;蝶下颌韧带的位置及作用;茎突下颌韧带的位置及作用;
第四节 颞下颌关节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
颞下颌关节的毗邻及其临床意义,
第五节 颞下颌关节的运动
1.两侧髁突同时转动:两侧髁突同时在关节窝内转动的情况;两侧髁突同时在关节结节下方或前下方转动的情况;
2.两侧髁突同时转动和滑动:两侧髁突在大开口运动时沿冠状轴同时转动和滑动的情况;两侧髁突在下颌前后运动时同时转动和滑动的情况;
3.一侧髁突转动,另一侧髁突滑动:在下颌侧方运动时,一侧髁突转动,另一侧髁突滑动的情况;在后牙咬碎大块食物过程中,一侧髁突转动,另一侧髁突滑动的情况;
第六章 口腔颅面颈部肌
第一节 表情肌
1.口周围肌:口周围肌上组各肌的名称及作用;口周围肌下组各肌的名称及作用;口轮匝肌的组成及作用;颊肌的作用;
第二节 咀嚼肌
1.咬肌:位置、形态及作用,
2.颞肌:位置、形态及作用,
3.翼内肌:位置、形态及作用,
4.翼外肌:位置、形态及作用,
第三节 腭部肌
1.腭舌肌:位置及作用,
2.腭咽肌:位置及作用,
3.腭垂肌:位置及作用,
4.腭帆张肌:位置及作用,
5.腭帆提肌:位置及作用,
第四节 咽部肌
1.咽缩肌:咽上缩肌的位置及作用;咽中缩肌的位置及作用;咽下缩肌的位置及作用;
2.咽提肌:茎突咽肌的位置及作用;
第六节 颈部肌
1.颈浅肌群:颈阔肌的位置及作用;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及作用;
2.颈中肌群:舌骨上肌群各肌的名称、位置及作用;舌骨下肌群各肌的名称、位置;
第七节 口颌系统肌链及其临床意义
1.水平肌链:组成及意义,
2.垂直肌链:组成及意义,
3.姿态肌链:组成及意义,
第七章 唾液腺
第一节 腮腺
1.腮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外面,上面,前内侧面,后内侧面;分叶及分叶标志;
2.腮腺鞘:浅层、深层的结构特点及意义;
3.腮腺管:位置,上下毗邻结构,意义,
4.腮腺的血管分布、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血管分布;腮腺淋巴结;神经支配;
第二节 下颌下腺
1.下颌下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浅部:外侧面,下面,内侧面各面的毗邻结构;深部:
2.下颌下腺鞘:浅层,深层,
3.下颌下腺管:位置,意义,
4.下颌下腺的血管分布、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血管分布;下颌下淋巴结;神经支配;
第三节 舌下腺
1.舌下腺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外侧面,内侧面,前端,后端,
2.舌下腺管:位置,意义,
3.舌下腺的血管分布、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神经支配;
第八章 面颈部血管
第一节 动脉
1.颈总动脉:位置;颈动脉窦,颈动脉体;
2.颈外动脉:位置;甲状腺上动脉的走行、分支及意义;舌动脉走行、分段、分支及意义;面动脉走行、分支及意义;上颌动脉走行、分段、分支及意义;
第二节 静脉
1.口腔颌面部浅静脉:面静脉走行、意义;
2.口腔颌面部深静脉:翼丛的位置及其与颅内、外静脉的交通及意义;下颌后静脉;面总静脉;
第九章 面颈部淋巴结和淋巴管
第一节 环形组淋巴结
1.腮腺淋巴结:浅淋巴结的位置及分群;深淋巴结;
2.下颌下淋巴结:位置及分群,
3.颏下淋巴结:位置及分群,
第二节 纵形组淋巴结
1.颈外侧群:颈浅淋巴结;颈深淋巴结的分群及意义;
第十章 口腔颌面颈部神经
第一节 三叉神经
1.纤维成分:
2.分支:眼神经;上颌神经分段、分支及意义;下颌神经分支及意义;
第二节 面神经
1.纤维成分:
2.分支:面神经管段的分支及作用;面神经主干的位置,进入腮腺前发出的分支,在腮腺内的分支及其临床应用;
3.与面神经相联系的副交感神经节:翼腭神经节的位置及作用;下颌下神经节的位置及作用;
4.面瘫及面神经损伤的定位:面神经损伤的定位诊断,
第三节 舌咽神经
1.纤维成分:
2.分支:鼓室神经的作用;舌支的作用;
3.与舌咽神经相联系的副交感神经节:耳神经节的位置及作用,
4.舌咽神经损伤:损伤的表现及诊断;
第四节 迷走神经
1.纤维成分:
2.分支:咽支;喉上神经;喉返神经;
3.迷走神经损伤:损伤的表现;
第六节 舌下神经
1.纤维成分:
2.舌下神经襻:组成及作用:
3.舌下神经损伤:损伤的表现及诊断,
第十一章 口腔局部解剖
1.口腔的境界和分部:境界,分部,
2.口腔前庭及其表面解剖标志:口腔前庭沟;上下唇系带;颊系带;腮腺管乳头;磨牙后区;翼下颌皱襞;颊垫尖;
3.唇:境界,表面解剖标志;层次及各层次意义;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4.颊:境界;层次及各层次的特点及意义;
5.牙龈:结构及意义,
6.腭:硬腭表面解剖标志及意义,硬腭的层次及结构特点;软腭的表面解剖标志及意义,软腭的层次及意义;腭的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7.舌下区:境界;表面解剖标志;内容及其排列;
8.舌区:上面:分部,四种舌乳头;下面:舌系带、伞襞及两者间排列的血管、神经;肌层:舌内肌,舌外肌;舌的血液供应、淋巴回流及神经支配;
第十二章 面颈部局部解剖
第一节 面部局部解剖
面部的境界,分部
1.面部分区及表面解剖:
面部分区;唇区;颊区;腮腺咬肌区;面侧深区;
面部表面标志:唇面沟;口裂;口角;唇红;唇红缘;人中;人中嵴;颏唇沟;
面部常用测量点及体表投影:颏上点;颏前点;颏下点;眶下孔;颏孔;
面部比例及其他关系:面部水平比例:大三停;小三停;侧三停;面部垂直比例:五眼,
2.腮腺咬肌区:
境界、表面标志及体表投影:境界,各结构体表投影及意义,
层次及内容: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咬肌筋膜的分层、结构特点及其意义;腮腺的形态、毗邻、分叶,腮腺管的位置及意义;腮腺与血管神经的关系:面神经分段,穿经腮腺的主要血 管、神经,腮腺浅叶上缘、前缘、下端血管神经的排列,腮腺深叶深面的血管神经;
显露面神经主干的标志:乳突前缘标志,
显露面神经分支的标志:
3.面侧深区:
境界:层次及内容:翼丛的位置及意义;上颌动脉的位置及分支;下颌神经的位置及分支;
4.面部和口腔蜂窝组织间隙及其连通:颊间隙及其连通;咬肌间隙及其连通;翼颌间隙及其连通;腮腺间隙及其连通;翼腭间隙及其连通;舌下间隙及其连通;
第二节 颈部局部解剖
1.概述:
颈部的境界和分区:颈前区的境界及分部;颈侧区的境界及分部;
颈部的外形及体表标志:舌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气管颈段;胸锁乳突肌;
颈部主要血管、神经干和胸膜顶的体表投影:颈总动脉;
颈筋膜:颈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颈深筋膜中层,颈脏器筋膜,椎前筋膜;
颈部筋膜间隙及其交通:下颌下间隙;颏下间隙;内脏周围间隙
2.颏下三角:境界及内容,
3.下颌下三角:
境界:层次: 内容及毗邻:下颌下腺;下颌下淋巴结;面静脉;面动脉;舌神经、下颌下腺管、舌下神经的排列及识别;
4.颈动脉三角:
境界:层次:内容及毗邻:颈总动脉的位置及意义;颈内、外动脉的鉴别;舌下神经的位置;
第十五章 口腔功能
第一节 下颌运动
1.下颌运动的神经传导路径:传入路径;传出路径;
2.下颌运动的制约因素:关节;牙合力;神经肌肉结构;
3.下颌运动的形式及运动范围:运动形式三种;运动范围三种;
第二节 咀嚼功能
1.咀嚼的神经控制:咀嚼的发动;周期性 咀嚼运动的神经控制;
2.咀嚼运动过程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切割运动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捣碎磨细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
3.咀嚼周期:
4.咀嚼运动的类型:
三、考试标淮
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
考试试卷分值分配如下:
选择题 |
填空题 |
判断题 |
名词解释 |
简答题 |
论述题 |
总计 |
1分ⅹ30=30 |
1分ⅹ20=20 |
1分ⅹ10=10 |
3分ⅹ4=12 |
8分ⅹ2=16 |
12ⅹ1=12分 |
100分 |
四、参考资料
1.邱蔚六主编,口腔颌面外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王翰章主编,中华口腔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张震康,邱蔚六主编,口腔颌面外科临床解剖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专业综合(口腔修复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考试大纲
《口腔修复学》部分(占50%)
(一)绪论
1.主要内容:
(1)口腔修复学的概念
(2)口腔修复学的主要内容,
2.基本要求
(1)掌握口腔修复学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二)临床接诊
1.主要内容:
(1)初诊:初诊医师的主要任务、初诊准备及初诊顺序、主诉的概念及内容
(2)临床检查:一般检查、X线检查、模型检查
(3)诊断及治疗计划
(4)修复前准备及处理
(5)病历书写格式及内容
(6)医生与技工的交流
2.基本要求
(1)掌握主诉的概念及内容。
(2)掌握一般检查。
(3)熟悉了解牙矫正治疗、咬合调整与选磨、口腔粘膜疾患的治疗。
(三)牙体缺损的修复
1.主要内容:
(1)概述:牙体缺损的病因、掌握牙体缺损的影响
(2)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
(3)人造冠的固位原理及临床应用
(4)铸造金属全冠:铸造全冠的适应证、设计、固位原理及牙体预备
(5)烤瓷熔附金属全冠:适应证、禁忌证及优缺点、牙体预备要求及特点
(6)全瓷冠:瓷全冠的特点、适应证、禁忌证及牙体预备
(7)嵌体与部分冠:嵌体优缺点、种类、适应证及禁忌证、牙体预备的特点
(8)桩冠、桩核冠:适应证、禁忌证、固位形与抗力形的要求、牙体预备特点
(9)全冠的粘固与完成
(10)人造冠的设计与选择
(11)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处理
2.基本要求
(1)掌握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牙体预备要求及特点。
(2)掌握铸造全冠的适应证、设计、固位原理及牙体预备。
(3)了解瓷全冠的特点、适应证、禁忌证及牙体预备。
(四)牙列缺损的固定义齿修复
1.主要内容:
(1)概述
(2)固定义齿的组成和类型
(3)固定义齿修复的生理基础
(4)固定义齿的机械力学和生物力学分析
(5)固定义齿的固位、稳定、支持
(6)固定义齿的适应证和禁忌症
(7)固定义齿的设计
(8)固定桥修复的临床操作步骤
(9)固定桥的制作
(10) 固定义齿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2.基本要求
(1)掌握固定义齿修复的生理基础。
(2)掌握固位体、桥体、连接体设计。
(3)熟悉不同类型牙列缺损的固定桥设计。
(五)口腔粘结修复技术
1.主要内容:
(1)粘接材料与粘接机制
(2)粘接贴面修复技术
(3)粘接固定义齿
(4)粘接技术的其他应用
(5)粘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相关问题
2.基本要求
(1)掌握粘接固定义齿的设计原则。
(2)熟悉纤维桩-树脂核修复技术。
(六)牙列缺损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1.主要内容:
(1)概述
(2)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和作用:人工牙、基托、牙合支托、连接体
(3) 牙体缺损与可摘局部义齿的分类
(4) 可摘局部义齿的设计
(5) 可摘局部义齿的临床技术和制作工艺
(6) 初戴、戴入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7)可摘局部义齿的修理
2.基本要求
(1)掌握牙列缺损的Kennedy分类及可摘局部义齿的概念。
(2)掌握人工牙的作用、人工牙选择的原则,了解人工牙的种类。
(3)掌握卡环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4)掌握直接固位体作用,了解分类。
(七)牙列缺失的全口义齿修复
1.主要内容:
(1)概念
(2)无牙颌的解剖标志及其临床意义
(3)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4)全口义齿修复前的准备
(5)全口义齿的制作
(6)戴牙后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7)即刻全口义齿
(8)单颌全口义齿
2.基本要求
(1)掌握牙列缺失及全口义齿的概念。
(2)掌握无牙颌组织结构的特点与全口义齿修复的关系。
(3)了解全口义齿固位的有关因素
(八)牙列缺损/缺失的覆盖义齿修复
1.主要内容:
(1)概念
(2)无牙颌的解剖标志及其临床意义
(3)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
(4)全口义齿修复前的准备
(5)全口义齿的制作
(6)戴牙后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7)即刻全口义齿
(8)单颌全口义齿
2.基本要求
(1)掌握牙列缺失及全口义齿的概念。
(2)掌握无牙颌组织结构的特点与全口义齿修复的关系。
(3)了解全口义齿固位的有关因素
(九)附着体义齿
1.主要内容:
(1)附着体义齿的特点及分类
(2)机械式附着体义齿
(3)磁性附着体义齿
2.基本要求
(1)掌握附着体义齿的修复治疗步骤。
(十)种植义齿
1.主要内容:
(1)种植义齿概述
(2)种植义齿的种类
(3)种植义齿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4)种植义齿修复设计
2.基本要求
(1)掌握牙列缺失及全口义齿的概念。
(2)掌握无牙颌组织结构的特点与全口义齿修复的关系。
(3)了解全口义齿固位的有关因素
(十一)颌面缺损修复
1.主要内容:
(1)颌面缺损修复的病因及影响
(2)颌骨缺损的修复
(3)颜面部缺损的修复
2.基本要求
(1)掌握颌骨缺损的修复原则。
(2)掌握颌骨缺损的修复特点。
(十二)牙周病的修复治疗
1.主要内容:
(1)牙周病修复治疗的生理基础
(2)牙周病修复治疗的适应症及治疗原则
(3)牙周病修复治疗
2.基本要求
(1)掌握颌骨缺损的修复原则。
(2)掌握颌骨缺损的修复特点。
(十三)圆锥型套筒冠义齿
1.主要内容:
(1)生理学基础和生物力学分析
(2)圆锥型套筒冠义齿的优点、缺点、适应症及禁忌症
(3)圆锥型套筒冠义齿的组成
(4)圆锥型套筒冠义齿的固位
2.基本要求
(1)掌握圆锥型套筒冠义齿的组成。
(2)掌握圆锥型套筒冠义齿的设计。
(十四)咬合病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修复治疗
1.主要内容:
(1)咬合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
(2)食物嵌塞的原因、症状
(3)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致病因素
2.基本要求
(1)掌握咬合病的治疗。
(十五)先进制造技术在口腔修复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1.主要内容:
(1)先进制造技术的一般介绍
(2)口腔医学CAD/CAM系统
2.基本要求
(1)掌握CAD/CAM的概念及组成。
建议参考书
1.赵铱民主编《口腔修复学》第6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
2.徐君伍主编 《口腔修复学》第4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出版
《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部分(占50%)
《牙体牙髓病学》部分
(一)绪论
1.主要内容:
绪论
牙体牙髓学概念
牙体牙髓学发展简史
2.基本要求
了解牙体牙髓病学的概念和发展史
(二)龋病概述
1.主要内容:
一 龋病的定义和特征
二 龋病的历史
三 龋病学的研究内容
2.基本要求
了解龋病的概念和流行病学
(三)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牙菌斑
一 牙菌斑的结构
二 牙菌斑的组成
三 牙菌斑的形成和发育
四 牙菌斑微生物学
五 牙菌斑的物质代谢
六 牙菌斑的致龋性
第二节 饮食因素
一 蔗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
二 蛋白质
三 脂肪
第三节 宿主
一 牙
二 唾液
三 免疫
第四节 影响龋病发生和发展的其他因素
一 年龄
二 性别
三 种族
四 家族与遗传
五 地理因素
第五节 病因学说
一 内源性理论
二 外源性学说
三 蛋白溶解学说
四 蛋白溶解-鳌合学说
五 Miller化学细菌学说
六 龋病病因四联因素理论
2.基本要求
掌握龋病病因及发病过程
(四)龋病临床特征和诊断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龋病的病理过程
一 釉质龋
二 牙本质龋
三 牙骨质龋
四 脱矿及再矿化
第二节 龋病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一 按发病情况和进展速度分类
二 按损害的解剖部位分类(形态学分类)
三 按病变深度分类
第三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 诊断方法
二 诊断标准
2.基本要求
掌握龋病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
(五)龋病治疗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非手术治疗
一 药物治疗
二 再矿化治疗
三 窝沟封闭
第二节 窝洞制备
一 牙体修复的生物学基础
二 窝洞的分类及结构
三 窝洞预备的基本原则
四 窝洞预备的基本步骤
第三节 修复性治疗
一 修复原则
二 银汞合金修复术
三 复合树脂修复术
四 玻璃离子粘固剂修复术
五 玻璃离子粘固剂与复合树脂的联合修复
第四节 深龋的治疗
一 深龋的治疗原则
二 深龋的治疗方法
三 治疗方法的选择
第五节 牙体严重缺损的修复
一 固位钉的牙体修复术
二 沟槽固位与银汞合金钉技术
三 嵌体修复术
四 复合树脂嵌体修复术
第六节 并发症及处理
一 意外穿髓
二 充填后疼痛
三 充填物折断脱落
四 牙折裂
五 继发龋
2.基本要求
掌握龋病治疗的方法和原则
(六)着色牙和牙发育异常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着色牙
一 氟牙症
二 四环素牙
三 牙的漂白治疗
第二节 牙结构异常
一 釉质发育不全
二 遗传性牙本质发育不全
三 先天性梅毒牙
第三节 牙形态异常
一 过小牙 过大牙 锥形牙
二 融合牙 双生牙 结合牙
三 畸形中央尖
四 牙内陷
五 釉珠
第四节 牙数目异常
第五节 牙萌出异常
2.基本要求
掌握着色牙和牙发育异常的临床特征
(七)牙外伤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牙震荡
第二节 牙脱位
第三节 牙折
2.基本要求
掌握牙外伤的临床特征和处理方法
(八)牙慢性损伤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磨损
第二节 磨牙症
第三节 楔状缺损
第四节 酸蚀症
第五节 牙隐裂
2.基本要求
掌握牙慢性损伤的临床特征和处理方法
(九)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牙髓形态及组织结构
一 形态学特点
二 结构特点
第二节 牙髓的功能
一 形成功能
二 营养功能
三 感觉功能
四 防御功能
第三节 牙髓增龄性变化
一 体积变化
二 结构变化
三 功能变化
第四节 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
一 牙骨质
二 牙周膜
三 牙槽骨
2.基本要求
掌握牙髓及根尖周组织生理学特点
(十)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细菌因素
一 致病菌
二 感染途径
三 致病机制
四 宿主对细菌感染的反应
第二节 物理因素
一 创伤
二 温度
三 电流
四 激光
第三节 化学因素
一 充填材料
二 酸蚀剂和粘接剂
三 消毒药物
第四节 免疫因素
2.基本要求
掌握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十一)检查和诊断方法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收集病史
一 主诉
二 现病史
三 系统病史
第二节 临床检查
一 牙髓活力温度测验
二 牙髓活力电测试
三 咬诊
四 染色法
五 透照法
六 选择性麻醉
七 试验性备洞
八 X线检查
2.基本要求
掌握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检查和诊断方法
(十二) 牙髓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分类
一 组织病理学
二 临床分类
三 转归
第二节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 可复性牙髓炎
二 不可复性牙髓炎
三 牙髓坏死
四 牙髓钙化
五 牙内吸收
2.基本要求
掌握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
(十三)根尖周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急性根尖周炎
一 急性浆液性根尖周炎
二 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第二节 慢性根炎根尖周炎
2.基本要求
掌握根尖周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十四)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疗概述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治疗原则和治疗计划
一 治疗原则
二 治疗计划
第二节 病例选择
一 患者状态
二 患牙状态
第三节 感染控制
一 术区隔离
二 手机的灭菌
三 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灭菌
四 基本防护措施
五 基本防护措施
第四节 疼痛控制
一 局部麻醉法
二 失活法
2.基本要求
掌握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疗原则、计划和感染控制、疼痛控制方法
(十五)活髓保存治疗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盖髓术
一 直接盖髓术
二 间接盖髓术
第二节 牙髓切断术
一 原理
二 适应证
三 操作步骤
四 预后和转归
五 并发症和处理
2.基本要求
掌握活髓保存治疗方法
(十六)感染牙髓的治疗方法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应急处理
一 开髓引流
二 切开排脓
三 安抚治疗
四 调牙合磨改
五 消炎止痛
第二节 根管治疗
一 原理
二 发展概况
三 适应证
四 根管治疗的主要步骤及其原则
第三节 牙髓塑化治疗
一 适应证
二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 并发症及其处理
四 治疗后的组织学表现
第四节 根管外科
一 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 切口和瓣膜设计
三 根尖切除术
四 根尖倒充填术
第五节 根尖诱导成形术
一 操作方法
二 修复机制和愈合类型
2.基本要求
掌握常见感染牙髓的治疗方法
(十七)根管治疗术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髓腔应用解剖
一 恒牙根管形态学特点
二 牙根发生的特点
三 根尖解剖特点
第二节 根管治疗器械
一 概述
二 开髓器械
三 根管预备器械
四 根管消毒器械
五 根管充填器械
六 照明及内视器械
第三节 髓腔的开通
第四节 根管预备
一 根管清理
二 根管成形
三 根管预备方法
四 根管预备后的效果
第五节 根管消毒
一 药物消毒
二 电解消毒
三 微波消毒
四 激光治疗
五 暂时封固
第六节 根管充填
一 根管充填的目的和作用
二 根管充填的时机
三 根管充填材料的性能要求
四 根管充填材料
五 根管充填方法
第七节 显微根管治疗
一 手术显微镜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特点
二 显微根管治疗技术
第八节 疗效及评定标准
第九节 并发症及处理
2.基本要求
掌握根管治疗术的具体方法
建议参考书
1.樊明文主编,周学东副主编。《牙体牙髓病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12月
2.樊明文主编。《牙体牙髓病学》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12月
《牙周病学》部分
第一章 绪论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牙周病的发展简史
一、早期文明
二、现代牙周病学的发展
第二节 牙周病学在口腔医学中的地位
2.基本要求
了解牙周病的发展史及其地位
第二章 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牙龈
一、正常牙龈的临床特征
二、正常牙龈的结构和代谢特征
第二节 牙周膜
一、牙周膜纤维
二、牙周膜的细胞成分
三、牙周膜的基质
第三节 牙骨质
一、牙骨质的结构
二、釉牙骨质界
三、牙骨质的吸收和修复
第四节 牙槽骨
第五节 牙周组织的增龄性变化
第六节 机体防御机制对牙周组织的作用
一、上皮屏障
二、吞噬细胞
三、龈沟液
四、唾液
2.基本要求
掌握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生理,了解牙周组织的增龄性变化
第三章 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牙周病的分类
一、分类的原则和发展
二、几种主要分类法的简介
三、1999年的新分类法
第二节 牙周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一、牙周病流行病学研究的特点
二、牙周病流行病学指数的发展简史
三、方法学的简介和评价
第三节 牙周病的流行情况
第四节 牙周病的危险因素评估
2.基本要求
掌握牙周病的分类和流行病学
第一篇 牙周病的病因学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牙周生态系
二、牙周病病因研究观点的变迁
第二节 牙周病的始动因子
一、牙菌斑生物膜
二、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
三、牙菌斑的生态学
四、白垢
五、非特异性菌斑学说和特异性菌斑学说
六、牙周细菌的致病机制
七、主要的牙周可疑致病菌
第三节 牙周病的局部促进因素
一、牙石
二、牙面着色
三、食物嵌塞
四、牙合创伤
五、解剖因素
六、不良习惯
七、其他局部促进因素
第四节 牙周病的局部和全身免疫反应
第五节 牙周病的全身易感因素
一、遗传因素
二、吞噬细胞数目减少或功能缺陷
三、性激素
四、吸烟
五、有关的系统疾病
六、精神压力
2.基本要求
掌握牙周病的发病因素(局部、全身)。
第三节 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牙龈的炎症和出血
一、临床病理
二、临床表现
第二节 牙周袋的形成
一、牙周袋形成的机制
二、牙周袋的病理
三、牙周袋的类型
第三节 牙槽骨的吸收
一、牙槽骨吸收的机制
二、牙槽骨吸收的病理
三、牙槽骨破坏的形式
四、牙槽骨吸收的临床表现
第四节 牙松动和移位
一、牙松动
二、牙的病理性移位
第五节 牙周病的活动性
2.基本要求
掌握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和临床病理表现
第四节 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病史收集
一、系统病史
二、口腔病史
三、牙周病史
第二节 牙周组织检查
一、口腔卫生状况
二、牙龈状况
三、牙周探诊
四、牙的松动度
第三节 牙合与咬合功能的检查
一、牙合的检查
二、颌位的检查
三、早接触的检查
四、牙合干扰的检查
五、牙合检查的方法及步骤
六、牙合创伤的临床指征
七、食物嵌塞的检查
第四节 X线片检查
一、正常牙周组织的X线像
二、牙周炎时的X线像
第五节 牙周病历的特点和要求
第六节 牙周炎的辅助诊断方法
一、微生物学检查
二、压力敏感探针
三、X线片数字减影技术
四、牙动度仪
五、牙合力计
六、龈沟液检查
七、基因检测
2.基本要求
掌握牙周病的临床检查方法,了解牙周病的辅助检查方法
第五节 牙龈病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慢性龈缘炎
第二节 增生性龈炎
第三节 青春期龈炎
第四节 妊娠期龈炎
第五节 白血病的牙龈病损
第六节 药物性牙龈增生
第七节 牙龈纤维瘤病
第八节 牙龈瘤
第九节 急性坏死溃疡性龈炎
第十节 急性龈乳头炎
第十一节 急性多发性龈脓肿
2.基本要求
掌握各型牙龈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第八章 牙周炎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慢性牙周炎
第二节 侵袭性牙周炎
一、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
二、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
第三节 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
一、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
二、Down综合征
三、白细胞功能异常
四、糖尿病
五、艾滋病
2.基本要求
掌握各型牙周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第九章 牙周炎的伴发病变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第二节 根分叉病变
第三节 牙周脓肿
第四节 牙龈退缩
第五节 牙根敏感及根面龋
2.基本要求
掌握各型牙周炎伴发病变的临床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第三节 牙周病与全身健康的关系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牙周感染对某些全身疾病的影响
一、口腔病灶感染学说
二、牙周医学的兴起
三、牙周炎与全身疾病和健康的关系
四、可能的机制
第二节 全身疾病对牙周炎治疗的影响
一、糖尿病
二、心血管疾病
三、凝血机制异常
四、传染性疾病
五、老年患者的治疗特点
2.基本要求
掌握牙周感染对系统性疾病的影响。
3. 牙周病的预后和治疗计划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牙周病的预后
一、牙龈病的预后
二、牙周炎的预后
第二节 牙周病的治疗计划
一、牙周炎治疗的总体目标
二、治疗程序
第三节 牙周治疗中应控制的医院内感染
2.基本要求
掌握牙周病的预后和治疗计划的制定
第十二章 牙周基础治疗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菌斑控制
一、显示菌斑的方法
二、菌斑控制的方法
三、特殊人群的菌斑控制
第二节 龈上洁治术
一、超声波洁牙机洁治
二、手用器械洁治
第三节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
一、超声波洁牙机洁治
二、手用器械洁治
第四节 基础治疗的效果和组织愈合
一、龈上菌斑控制的效果
二、洁治术的效果
三、根面平整的效果
第五节 牙合治疗
一、创伤性牙合的治疗
二、食物嵌塞的牙合治疗
第六节 松牙固定
一、松牙固定的指征和时机
二、牙周夹板的生物力学原理
三、夹板的种类
2.基本要求
掌握基础治疗的概念、重要性和具体操作方法
第十三章 牙周病的药物治疗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药物治疗的目的和原则
一、牙周病药物治疗的种类和目的
二、牙周病药物治疗的原则
第二节 牙周炎的全身药物治疗
一、抗菌药物的全身应用
二、调节宿主防御反应的药物治疗
第三节 牙周病的局部药物治疗
一、含漱药物
二、涂布药物
三、冲洗用药物
四、缓释及控释抗菌药物
2.基本要求
掌握药物治疗的原则和常见牙周治疗用药
第十四章 牙周病的手术治疗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总论
一、牙周手术的发展简史
二、牙周手术治疗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牙龈切除术(牙龈成形术)
一、适应证
二、非适应证
三、手术方法
四、术后的组织愈合
第三节 翻瓣术
一、适应证
二、切口的设计
三、龈瓣的种类
四、刮治和根面平整
五、龈瓣的复位
六、缝合
七、牙周塞治剂
八、术后护理
九、术后的组织愈合
第四节 磨牙远中楔形瓣切除术
一、适应证
二、手术方法
第五节 切除性骨手术
一、适应证
二、手术方法
第六节 再生性手术
一、牙周植骨术
二、引导性组织再生术
三、对新附着和牙槽骨再生的评价
第七节 根分叉病变的手术治疗
一、根分叉病变治疗方法的选择
二、截根术
三、分根术
四、牙半切术
第八节 牙冠延长术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三、手术方法
四、术后修复的时机
第九节 膜龈手术
一、游离龈瓣移植术
二、侧向转位瓣术
三、上皮下结缔组织瓣移植术
四、系带修整术
2.基本要求
掌握牙周手术的基本原则和牙龈切除术、翻瓣术、牙冠延长术
第十五章 牙周病的预防和疗效维护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预防牙周病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疗效维护期的牙周支持治疗
2.基本要求
熟悉牙周病的预防。
第十六章 牙周病与修复学及正畸学的关系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修复治疗与牙周健康的关系
一、修复治疗的时机和前提
二、与牙周健康有关的修复体设计要求
三、牙周治疗对修复工作的辅助作用
第二节 正畸治疗与牙周健康的关系
一、正畸治疗对牙周组织的影响
二、牙周炎患者的正畸治疗
三、防止出现牙周问题
2.基本要求
了解牙周病与修复学及正畸学的关系
第十七章 种植体周围组织及其病变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种植体周围组织
一、种植体周围粘膜
二、种植体-骨界面
三、天然牙周组织与种植体周围组织的比较
第二节 种植体周围组织病变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治疗
四、预防和疗效维持
2.基本要求
掌握种植体周围组织病变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建议参考书
1. 牙周病学(第3版), 孟焕新, 人民卫生出版社
《口腔黏膜病学》部分
(一)口腔黏膜病概论
1.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一、学科介绍:学科研究领域,发展史简介
二、口腔粘膜病的涵盖范围
三、口腔粘膜病临床特点:性别、部位、病损、治疗、转归。
四、疾病分类:以临床特征为主干,兼顾病因及病理学特征。
第二节 口腔粘膜的结构与功能
口腔粘膜的结构
1. 上皮层:基底层、棘细胞层、颗粒层、角化层
2. 组成细胞:角质形成细胞、非角质形成细胞
3. 固有层、粘膜下层
口腔粘膜的功能:保护、感觉、其他
第三节 口腔粘膜的代谢与更新
上皮细胞的分化
细胞循环周期:G1期, G2期, M期
口腔上皮更新时间
第四节 口腔粘膜的增龄性变化
第六节 口腔粘膜临床病损特点
2.基本要求
了解口腔黏膜病学学科概念;掌握口腔黏膜结构和功能
(二)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口腔单纯性疱疹
一、病因:单纯疱疹病毒的结构特点;单纯疱疹病毒两个亚型的差异。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一)原发性疱疹性口炎的好发年龄及原因;病程及病损特点
(二)复发性疱疹性口炎的特征;诱因
四、病理
五、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了解口腔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
六、鉴别诊断:与口炎型口疮、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多形红斑鉴别。
七、治疗: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利巴韦林、干扰素和聚肌胞、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免疫调节剂;局部用药;对症和支持疗法;中医中药治疗(口炎颗粒剂)
第二节 带状疱疹
一、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感染的特点
二、临床表现:损害不超过中线;病损部位与受累神经分支的关系;Ramsay-Hunt综合征
三、治疗:抗病毒治疗;免疫增强治疗;抗菌、消炎、镇痛治疗;局部治疗
第三节 手-足-口病
一、病因:由柯萨奇A-16型病毒或肠道病毒71型引起。
二、流行病学:主要流行场所;好发人群
三、临床表现:手足等部位的皮疹或水疱;口内粘膜散在的红斑及小疱疹
四、治疗:类似口腔单纯性疱疹的治疗
第四节 口腔念珠菌病
一、病因:白色念珠菌的生物学性状
二、发病机制:白色念珠菌的毒力、宿主的防御功能、医源性方面的因素
三、临床表现:念珠菌性口炎(急性假膜型、急性红斑型、慢性肥厚型、慢性红斑型);念珠菌性唇炎;念珠菌性口角炎;了解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
四、病理
五、诊断: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方法
六、鉴别诊断:球菌性口炎
七、治疗:局部药物治疗;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增强机体免疫力
八、预防
第五节 口腔结核
结核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
第六节 球菌性口炎
球菌性口炎的主要致病菌和临床表现
第七节 坏疽性口炎
了解主要致病菌和临床表现
第八节 深部真菌病
了解主要致病菌和临床表现
2.基本要求
掌握常见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三)口腔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了解各型变态反应的定义、发病机制、特点等。
第二节 药物过敏性口炎
一、病因:各类药物
二、临床表现:急性病程,口腔粘膜出现疱性损害及糜烂出血,皮肤表现为红斑、丘疹、大疱等。固定型药疹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三、病理:
四、诊断:根据明确的用药史和典型的临床损害特点即可诊断。
五、治疗:立刻停用可疑致敏药物,根据病情全身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组胺药、肾上腺素等,同时配合支持治疗、中医辩证施治,局部以对症治疗及预防继发感染为主。
第三节 过敏性接触性口炎
一、病因:各类与口腔粘膜直接接触的抗原
二、临床表现:与药物性口炎相似。
三、病理:
四、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和过敏病史即可诊断。
五、治疗:立刻去除过敏因素
第四节 血管神经性水肿
了解病因、临床特征
第五节 多形性红斑
一、病因:不明确
二、临床表现:急性病程,口腔粘膜出现疱性损害及糜烂出血,皮肤出现多形性红斑如虹膜状红斑、靶形红斑、疱性红斑等。斯-约综合征
三、病理:
四、诊断:根据口腔粘膜和皮肤的损害特点即可诊断,特别注意须具有皮肤损害才能作出多形性红斑的诊断。需与疱疹性口炎、寻常性天疱疮相鉴别。
五、治疗:去除可能的诱因,抗过敏治疗,同时配合支持治疗、中药治疗,局部治疗与药物性口炎相似。
2.基本要求
掌握常见口腔黏膜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四)口腔粘膜溃疡类疾病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一、病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系统性疾病、其他因素
二、临床表现:
三型阿弗他溃疡的损害特点及比较。
三、病理
四、诊断:根据复发性自限性病史规律和临床损害特点即可诊断。
五、鉴别诊断:重型阿弗他溃疡与癌性溃疡、结核性溃疡、创伤性溃疡、坏死性涎腺化生鉴别,疱疹样阿弗他溃疡与急性疱疹性龈口炎鉴别。
六、治疗:局部用药原则:消炎、止痛、防止继发感染、促进愈合;全身用药原则:对因治疗、减少复发、促进愈合。全身用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毒类药物、具有糖皮质激素类作用的中成药、免疫增强剂、沙立度安、中医辨证施治等。
七、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疗效评价试行标准。
第二节 白塞病
一、病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其他因素
二、临床表现:常见症状和体征(口腔、生殖器、皮肤、眼);少见症状和体征。
三、病理
四、诊断:临床症状和体征为主要诊断依据。诊断标准。了解实验室辅助检查。
五、鉴别诊断:了解白塞病与克罗恩病、斯-约综合征、Reiter综合征的鉴别要点。
六、治疗:局部用药原则:针对多部位、多系统损害用药;全身用药:参见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七、预后及预防
第三节 创伤性血疱及溃疡
一、病因:机械性刺激、化学性刺激、温度刺激等
二、临床表现: 1)血疱:发生迅速、大小不等的紫红色薄壁疱性损害;2)溃疡:多数溃疡损害的部位和形态与刺激因子相吻合。
三、病理
四、诊断:根据明确的病史和损害特点即可诊断。
五、鉴别诊断:创伤性血疱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创伤性溃疡与腺周口疮、结核性溃疡、恶性溃疡鉴别。
六、治疗:首要措施是尽快去除刺激因素。
七、预防
第四节 放射性口炎
一、病因:放射线
二、临床表现:急性放射线口炎;慢性放射线口炎
三、病理
四、诊断:根据放射线接触史及损害特点即可诊断。
五、鉴别诊断
六、治疗:对症治疗为主。
七、预防
第五节 莱特尔综合征
第六节 口腔粘膜嗜酸性溃疡
2.基本要求
掌握常见口腔黏膜溃疡类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五)口腔粘膜大疱性疾病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天疱疮
一. 天疱疮概述:属一种严重的、慢性的皮肤粘膜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不易愈合的大疱性损害。发病率约为0.5/10万,分四种临床类型。
二. 病因:抗棘细胞层间粘合物质的自身抗体,发病机制。
三. 病理:上皮棘层松解和上皮内疱形成,天疱疮细胞
四. 临床表现:
(一)口腔:好发部位,早发部位,不易愈合的糜烂面,探诊检查阳性。
皮肤:病损易发于头皮、躯干、腋窝、腹股沟,松弛性大疱,Nikolsky’s sign阳性。
其他部位粘膜损害: 鼻腔,眼,外生殖器,肛门粘膜
(二)实验室检查:免疫组织化学(直接免疫荧光法),血清学
五. 诊断:临床损害特征,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免疫学检查。
六. 鉴别诊断:瘢痕性类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多形红斑,糜烂型扁平苔藓
七. 治疗:天疱疮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医师一方面应注意药物的疗效,同时也要注意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及时处理。
(一)全身治疗:支持治疗,皮质类固醇治疗,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并发症治疗。
(二)局部治疗:避免创伤,保持清洁,消炎止痛,促进愈合。
(三)中医中药治疗:扶持正气,补益脾胃气血。
第二节 瘢痕性类天疱疮
了解组织病理特点和临床损害特征
第三节 大疱性类天疱疮
了解组织病理特点和临床损害特征
2.基本要求
掌握常见口腔黏膜大疱类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六)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口腔扁平苔癣
一、病因
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微循环障碍因素、遗传因素等
二、临床表现
口腔粘膜病损、皮肤病损、指(趾)甲病损
三、病理
光镜观察、电镜观察、免疫病理
四、诊断
根据好发年龄、好发部位、病损对称性、病损特征进行诊断;活检
五、鉴别诊断
盘状红斑狼疮、白斑、口腔红斑、粘膜天疱疮、类天疱疮、剥脱性龈炎、苔藓样反应、多形性红斑、迷脂症
六、治疗
局部治疗;全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
第二节 口腔白角化病
一、病因
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
二、病理
三、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有刺激因素及去除刺激因素后能消退等特点进行诊断
四、鉴别诊断
白色水肿、颊白线、灼伤
五、治疗
去除刺激因素;维A酸制剂
第三节 口腔白斑病
一、定义
二、病因
吸烟等理化刺激、念珠菌感染、全身因素
三、临床表现
分类及各型的色形质特点;癌前病变
四、病理
上皮增生等,伴有或不伴有不同程度异常增生
五、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
六、癌变倾向问题
年龄、性别、吸烟、部位、类型、病理、时间、症状*
七、鉴别诊断
白色角化病、白色水肿、迷脂症、扁平苔藓、粘膜下纤维化、梅毒粘膜斑
八、防治
卫生宣教、去除刺激因素、维A酸制剂、有癌变倾向者定期严密复查、中医中药治疗等
第四节 口腔红斑病
一、定义
二、临床表现
三、病理
上皮增生、上皮萎缩、上皮异常增生
四、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检查;癌前病变
五、鉴别诊断
六、治疗
手术切除
第五节 盘状红斑狼疮
一、盘状红斑狼疮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
二、病因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三、临床表现
唇红部粘膜病损、典型皮肤病损、癌变倾向
四、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检查
五、鉴别诊断
慢性唇炎、扁平苔藓
六、防治
避免和减少日光照射、局部治疗、全身治疗(氯喹等)、中医中药治疗
白色海绵状痣
了解
第六节 口腔粘膜下纤维化
一、流行病学
高发地区
二、病因
咀嚼槟榔、刺激性食物、其他全身因素
三、临床表现
条索样损害、症状;癌变倾向
四、病理
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变性
五、诊断
高发地区、生活习惯、临床表现、症状
六、鉴别诊断
白斑、扁平苔藓、白色角化病
第三章 治疗
2.基本要求
掌握常见口腔黏膜斑纹类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七)唇舌疾病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唇炎
慢性非特异性唇炎
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腺性唇炎
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唇炎
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浆细胞性唇炎
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肉芽肿性唇炎
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梅-罗综合征
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光化性唇炎
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癌变倾向)、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变态反应性唇炎(见第三章)
第二节 口角炎
营养不良性口角炎
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感染性口角炎
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接触性口角炎(见第三章)
四、创伤性口角炎
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第三节 舌疾病
地图舌
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沟纹舌
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舌乳头炎
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毛舌
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正中菱形舌炎
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舌扁桃体肥大
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舌淀粉样变*
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萎缩性舌炎
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第四节 灼口综合征
定义
病因
局部因素、系统因素、精神因素
病理
无异常改变
临床表现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2.基本要求
掌握常见口腔唇舌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八)性传播疾病的口腔表征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梅毒
一、病因:苍白螺旋体
二、传染途径:性接触传染 胎传(垂直传染) 非性接触传染 输血传染
三、临床表现:
获得性梅毒
一期梅毒:硬下疳,唇、舌多见
二期梅毒:梅毒粘膜斑
三期梅毒:树胶肿,梅毒性舌炎及舌白斑
先天性梅毒
四、实验室检查:梅毒螺旋体检查, 梅毒血清学试验
五、治疗:遵循及时治疗,剂量足够,疗程规则,追踪观察,对传染源及性接触者应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的原则。首选青霉素(过敏者除外)。
第二节 淋病
了解致病菌和临床表现
第三节 尖锐湿疣
了解致病原和临床表现
2.基本要求
掌握常见性传播疾病的口腔表征
建议参考书
1. 李秉琦主编:《口腔粘膜病学》 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口腔组织病理学
ORAL HISTOLOGY AND PATHOLOGY
口腔组织病理学考试大纲
一、前 言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适用于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目的基于在一般胚胎学、组织学的病理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阐述与口腔颌面部相关器官的胚胎学、组织学的病理学方面的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口腔颌面部发育、牙的发育、牙体组织、牙周组织、口腔粘膜、涎腺、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炎、牙周组织病、口腔粘膜病、颌骨疾病、涎腺非肿瘤疾病与涎腺肿瘤、口腔颌面部囊肿、牙源性肿瘤和口腔颌面部其它组织来源的肿瘤和瘤样病变。该课程的主要任务,介绍口腔颌面部各器官的发育,正常组织结构、功能以及在疾病情况下这些细胞所发生的病理改变、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
为向临床课程过渡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章 口腔颌面部发育
本章重点是面部,腭和舌的发育
1 掌握面部,腭和舌的发育过程要点及主要发育异常
2 熟悉涎腺,口腔粘膜,颌骨和颞下颌关节的发育过程
第二章 牙的发育
本章要点是牙胚的发生、分化以及牙体组织的形成过程,难点牙体硬组织出现的顺序和相互诱导关系
(一) 掌握:
1 牙板出现,牙胚分生和分化以及牙体组织形成,牙萌出的整个过程
2 牙胚各期的组织学结构
3 体各组织出现的先后顺序和相互诱导关系
(二) 熟悉:
1 牙齿的组织结构与牙齿发育之间的关系
2 牙冠和牙根形态形成的机制
(三) 了解:
1 牙的萌出机理
2 牙的替换过程
3 牙萌出的次序和时间
第三章 牙体组织
本章重点是牙体各组织的镜下结构特点和基本概念
(一) 掌握:
1 牙体各组织的基本组织学结构
2 牙体组织中各种特殊结构的名称和成因
(二) 熟悉
1 牙体硬组织的理化特性
2 牙本质的神经分布与感觉
(三) 了解 牙体各组织的结构与临床关系
第四章 牙周组织
本章重点是牙周各组织的镜下结构及功能,难点是牙根纤维和牙周膜主纤维的立体分布,结合上皮,龈沟上皮的特点
(一) 掌握
1 牙周各组织的基本组织学结构
2 牙龈纤维,牙周膜主纤维的分布和功能
3 龈上皮、龈沟上皮和结合上皮的特点
(二) 熟悉
1 牙周各组织的血管、淋巴管、神经的分布
2 牙周膜的增龄变化和牙槽骨的生物学特性
第五章 口腔粘膜
本章重点是口腔粘膜的基本组织学结构,难点是上皮细胞以及其基底膜区的超微结构
(一) 掌握
1 口腔粘膜的基本组织学结构
2 口腔粘膜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二) 熟悉:口腔粘膜的功能和增龄变化
第六章 涎腺
本章重点是涎腺的一般组织结构
(一) 掌握
1 涎腺的一般组织结构
2 大小涎腺的组织学特点
(二) 熟悉:涎腺的功能
(三) 了解:涎腺的增龄性变化
第七章 颞下颌关节(自学)
第八章 牙发育异常(自学)
第九章 龋病
本章重点是龋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以及釉质龋,牙本质龋的病理改变,难点是釉质龋发生病理改变所形成齿学现象的原因
(一) 掌握
1 龋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后果
2 釉质龋、牙本质龋和牙骨质龋的病理改变
3 菌斑的形成过程和临床形成关系
(二) 熟悉
三联因素学说的具体内容
(三) 了解:其他一些龋病病因学说的主要内容
第十章 牙髓病
本章重点是各类慢性牙髓炎的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难点是急慢性牙髓炎相互转化关系
(一) 掌握:
1 各阶段牙髓炎的病理改变和主要临床症状
2 各类牙髓炎的相互关系及结局
(二) 熟悉:
1 牙髓炎的病因
2 牙髓变性和坏死的病理改变
(三) 了解;
牙体吸收的临床表现及病理表现
第十一章 根尖周炎
本章重点是各类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表现和病理表现,难点是各类根尖周炎的相互转化关系
(一) 掌握:
1 急慢性根尖周炎的病理改变和主要临床症状
2 根尖周炎的相互转化关系和结局
3 根尖周肉芽肿内上皮的由来和转化根尖周囊肿的方式
(二) 熟悉:
1 根尖周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 根尖周炎的免疫病理
第十二章 牙周组织病
本章重点是慢性龈炎和牙周炎的病因病理表现,难点是牙周炎的发病机制和发展过程
(一)掌握;
1 慢性龈炎和牙周炎的病因和病理改变
2 牙周炎的发病机制和发展过程
(二)熟悉:其他牙龈病和牙周病的病理改变
(三)了解:其他牙龈病和牙周病的病因和临床表
现
第十三章 口腔粘膜病
本章重点是口腔粘膜病基本病理变化以及白斑、红斑、扁平苔藓、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口腔粘膜下纤维化、天疱疮、良性粘膜类天疱疮和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难点是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的关系
(一) 掌握;
1 口腔粘口膜病基本病理变化如:过度角化,角化不良,牙龈增生,上皮异常增生,萎缩,基底细胞空泡性变及液化,细胞凋亡,棘层松解,疱,糜烂,溃疡
2 口腔粘口膜常见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如;白斑、红斑、扁平苔藓、慢性盘状红斑狼疮、天疱疮、良性粘膜类天疱疮和念珠菌病
(二)熟悉;其他的口腔粘口膜病基本病理变化
和口腔粘口膜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
第十四章 颌骨疾病
本章以自学为主,只熟悉一种疾病:骨纤维异常增殖病
第十五章颞下颌关节病(自学)
第十六章 涎腺非肿瘤性疾病与涎腺肿瘤
本章重点是常见涎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难点是肿瘤的组织发生和免疫组织化学变化
(一)掌握
多型性腺瘤,腺淋巴瘤,腺样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组织学发生和生物学行为
(二)熟悉:
1 涎腺肿瘤的分类
2 其他涎腺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组织学发生和生物学行为
(三)了解:涎腺肿瘤的组织发生和免疫组织化学变化
第十七章 口腔颌面部囊肿
本章重点是口腔颌面部常见囊肿的病理改变,难点是相似的囊肿之间的鉴别诊断
(一)掌握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囊肿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组织来源和生物学行为
(二)熟悉口腔颌面部囊肿的的分类
(三)了解其他口腔颌面部囊肿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组织来源和生物学行为
第十八章 牙源性肿瘤
本章重点是常见牙源性肿瘤的病理改变,难点是各肿瘤之间的鉴别诊断
一 主要内容
(一) 良性牙源性肿瘤
1 成釉细胞瘤
2 牙源性鳞状细胞瘤
3 牙源性钙化上皮瘤
4 牙源性透明细胞瘤
5 成釉细胞纤维瘤
6 牙瘤
7 牙源性腺样瘤
8 牙源性钙化囊肿
9 牙源性纤维瘤
10 牙源性粘液瘤
11 良性成牙骨质细胞瘤
(二) 恶性牙源性肿瘤
1 牙源性癌
2 牙源性肉瘤
3 牙源性癌肉瘤
二 要求
(一)掌握:常见牙源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组织来源和生物学行为
(二)熟悉:牙源性肿瘤的分类
(三)了解:其他牙源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组织来源和生物学行为
第十九章 口腔颌面部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的瘤样病变
重点是常见颌面部其他组织来源肿瘤的病理改变
一 主要内容
(一) 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1 鳞状细胞乳头状瘤
2 纤维上皮息肉
3 血管瘤
4 牙龈瘤
5 先天性龈瘤
6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7 淋巴管瘤
8 口腔粘膜色素痣]
9 婴儿黑色素神经外胚瘤
(二) 恶性肿瘤:口腔癌
二 要求
(一)掌握:常见上述疾病的牙源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组织来源和生物学行为
(二)熟悉;一般上述牙源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组织来源和生物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