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三门考试科目大纲
文章来源:润知林 文章作者:润知林
时间:2016/5/13 23:51:47 浏览:1733次
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
《植物学1》课程考试大纲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郑湘如主编,《植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2. 贺学礼主编,《植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3. 路学时主编,《植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4. 杨继主编,《植物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植物学是研究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遗传特性、分类方法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如粮食短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和平衡失调、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进行植物的种类、群落、区系和应用价值等的调查、鉴定、分类和综合,为人类造福。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为学好专业后续课奠定必要的基础,另一方面为基础教育改革,培养实施素质教育的合格生物学师资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植物学是生物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由种子植物形态解剖、植物分类(包括孢子植物分类和种子植物分类)两大部分组成。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并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这将为学生以后学习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花卉学、果树栽培学、植物地理学等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
章节 |
课程内容 |
学时 |
1 |
植物细胞 |
6 |
2 |
植物组织 |
2 |
3 |
根 |
4 |
4 |
茎 |
6 |
5 |
叶 |
4 |
6 |
营养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
2 |
7 |
被子植物花的构造和发育 |
8 |
8 |
种子和果实 |
4 |
总计 |
|
36 |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植物细胞
1. 基本内容:
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植物细胞后含物;植物细胞分裂、生长、分化和死亡。
2.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重点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功能及有丝分裂、无丝分裂的概念和意义,理解植物体的复杂结构和生命活动,是以细胞结构的复杂性、细胞内部生理活动的多样性和相关性为基础的。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难点:有丝分裂、无死分裂 。
4.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多用模型、标本、实物、幻灯片、投影片、录像片、VCD、多媒体课件等形象化和具有立体感的教具,增进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第二章:植物组织
1. 基本内容:
植物组织及其形成;植物组织分类;植物组织的演化、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
2.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组织的概念以及类型,掌握不同组织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和特点,以细胞和组织的知识为基础,从解剖上来认识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这些营养器官。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各种类型组织的结构特征及其功能、维管系统中的木质部和韧皮部这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难点:各类分生组织的组织学特征及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关系、维管系统中的木质部和韧皮部这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4.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多用模型、标本、实物、幻灯片、投影片、录像片、VCD、多媒体课件等形象化和具有立体感的教具,增进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第三章:根
1. 基本内容:
根的生理功能;根的一般形态;根尖结构及其生长动态;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根与土壤微生物的共生关系;根的变态。
2.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重点掌握根的结构和发育过程,了解根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掌握根瘤菌和菌根概念,了解其对植物根生理活动的意义;理解根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根的形态类型和结构特征。
难点:根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4.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多用模型、标本、实物、幻灯片、投影片、录像片、VCD、多媒体课件等形象化和具有立体感的教具,增进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第四章:茎
1. 基本内容:
茎的功能;茎的形态;茎尖结构及其生长动态;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茎的变态。
2.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重点掌握茎的结构和发育过程;了解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裸子植物三者结构的异同;了解茎的各种形态和生理功能;掌握根和茎的初生结构、次生结构的异同,理解茎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的辩证关系。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单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难点: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及其结构、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其活动、茎的生理功能、输导,支持,贮藏。
4.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多用模型、标本、实物、幻灯片、投影片、录像片、VCD、多媒体课件等形象化和具有立体感的教具,增进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第五章:叶
1. 基本内容:
叶的功能;叶的组成;叶的发生和结构;叶的衰老和脱落;叶片结构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2.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重点掌握叶的结构和发育过程,了解叶的形态和生理功能以及落叶和离层,理解叶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叶组成、单叶和复叶、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难点:叶片结构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4.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多用模型、标本、实物、幻灯片、投影片、录像片、VCD、多媒体课件等形象化和具有立体感的教具,增进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第六章:营养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1. 基本内容:
营养器官间维管组织的联系;营养器官主要生理功能的联系;影响营养器官形态结构的环境因素。
2. 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重点掌握枝与叶之间维管束的联系、植物体内有机营养物质的运输及分配,了解影响营养器官形态结构的环境因素。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水分在整个植物体内运输的途径、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
难点:营养器官的生长相关性。
4.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多用模型、标本、实物、幻灯片、投影片、录像片、VCD、多媒体课件等形象化和具有立体感的教具,增进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第七章:被子植物花的构造和发育
1. 基本内容:
花的组成和发生;雄蕊的发育与结构;雌蕊的发育与结构;开花、传粉与受精。
2. 教学基本要求:
重点掌握花的形态结构、发育及生殖过程 ;理解双受精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花的组成、花序、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用。
难点:花程式、花图式、开花、传粉。
4.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多用模型、标本、实物、幻灯片、投影片、录像片、VCD、多媒体课件等形象化和具有立体感的教具,增进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第八章:种子和果实
1. 基本内容:
种子;果实的发育和结构;植物个体发育和被子植物生活史
2.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果实和种子的类型、形态结构。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胚、胚乳、种皮的发育,果实的发育和结构。
难点:植物个体发育,被子植物生活史。
4.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多用模型、标本、实物、幻灯片、投影片、录像片、VCD、多媒体课件等形象化和具有立体感的教具,增进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植物学2》课程考试大纲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郑湘如主编,《植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
2. 贺学礼主编,《植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3. 路学时主编,《植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4. 杨继主编,《植物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植物各类群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发育规律、遗传特性、分类方法以及植物和外界环境间多种多样关系的科学。它的基本任务是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如粮食短缺、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和平衡失调、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进行植物的种类、群落、区系和应用价值等的调查、鉴定、分类和综合,为人类造福。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为学好专业后续课奠定必要的基础,另一方面为基础教育改革,培养实施素质教育的合格生物学师资植物学是研究做好准备。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植物学是生物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由种子植物形态解剖、植物分类(包括孢子植物分类和种子植物分类)两大部分组成。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并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这将为学生以后学习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花卉学、果树栽培学、植物地理学等打下基础。
三、学时分配
章节 |
课程内容 |
学时 |
9 |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系统演化 |
6 |
10 |
被子植物的分类 |
12 |
总计 |
|
18 |
四、教学内容
第九章:植物界的基本类群与系统演化
1. 基本内容:
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植物界的发生和演化
2.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植物分类的方法和植物的命名法规,了解低等植物及高等植物的特征、植物界系统演化的基本规律。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植物分类方法和林奈双命名法,植物基本类群的分类。
难点:植物检索表的编写,植物系统发育规律和演化规律。
4. 教学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多用模型、标本、实物、幻灯片、投影片、录像片、VCD、多媒体课件等形象化和具有立体感的教具,增进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第十章:被子植物分类
1. 基本内容:
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被子植物分类原则;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双子叶植物纲;单子叶植物纲。
2.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了解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以及重要分类群的特征;掌握被子植物系统演化的两大学派。了解国际上流行的四个被子植物分类系统。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常见科属的形态鉴定特征
难点:拉丁语常识,熟记重要种的拉丁学名。
4. 教学建议:
适当采用野外教学,使学生真正了解各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同时充分发挥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的作用,拍摄更多的植物照片、植物景观照片、不同生境的植物,增进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
《园林树木学》课程考试大纲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陈有民主编,《园林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03年
卓丽环主编,《园林树木学》,中国农业出版社,04年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园林树木学属应用学科,为园林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它是研究观赏树木的识别、分类、生长发育规律、造景的综合性学科。学好观赏树木学对于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绿化工程施工及树木养护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但要使学生掌握观赏树木的识别要点,分类状况、生物学特性、观赏功能、园林用途而且要使学生掌握观赏树木栽植与养护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以增强其应用树木进行园林建设,充分而稳定地发挥观赏树木综合效益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
章节 教学内容 学时 |
绪论 2 |
第一章 园林树木的分类 2 |
第二章 园林树木群体及其生长发育规律 2 |
第三章 园林树木的观赏特性 4 |
第四章 园林树木的功能与作用 2 |
第五章 园林树木的配植 2 |
第六章 园林中各种用途树种的选择与应用 2 |
第七章 大树移栽 2 |
第八章 园林绿化树种的调查与规划 2 |
第九章 各论 16 |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应注意植物的应用
五、教学内容
绪论
1基本内容:园林树木的内容及学习的方法。
2教学要求:园林树木,园林树木学的概念
3教学重点难点:园林树木学与相近学科的关系
4教学建议:从全国的角度分析园林树木在园林中的应用情况。
第一章 园林树木的分类
1基本内容:1、植物学分类的方法
2、园林应用中的分类法
2教学基本要求:分类系统上的等级及相关概念
3教学重点难点:分类检索表的内部结构特征
4教学建议:注重园林应用中的分类。
第二章 园林树木群体及其生长发育规律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植物群体的概念
第二节 植物群体的组成结构
第三节 植物群体的分类和命名
第四节 植物的生活型和生态型
第五节 群体的生长发育和演替
2教学基本要求:基本概念
3教学重点难点:植物群体概念及分类和命名
4教学建议:加强群体的内容的学习。
第三章 园林树木的观赏特性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园林树木的树形及其观赏特性
第二节 园林树木的叶及其观赏特性
第三节 园林树木的花及其观赏特性
第四节 园林树木的果实及其观赏特性
第五节 园林树木的树皮、枝、干、刺毛等及其观赏特性
第六节 园林树木的意境美
2教学基本要求:园林树木花、果、叶等观赏特性
3教学重点难点:园林树木的意境美的领悟与应用
4教学建议:加强树木的观赏特性的学习。
第四章 园林树木的功能与作用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园林树木改善环境的功能
第二节 园林树木保护环境的功能
第三节 园林树木美化环境的功能
第四节 园林树木的生产功能
2教学基本要求:园林树木美化环境的功能
3教学重点难点:环境保护方法
4教学建议:学习了解树木美化环境的功能。
第五章 园林树木的配植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园林树木配植的原则
第二节 园林树木配植的方式
2教学基本要求:园林树木的配置方式
3教学重点难点:园林树木配置的艺术效果
4教学建议:加强植物造景的学习。
第六章 园林中各种用途树种的选择与应用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行道树的选择与应用
第二节 庭荫树的选择与应用
第三节 孤赏树的选择与应用
第四节 群植树的选择与应用
第五节 观花树的选择与应用
第六节 垂直绿化树的选择与应用
第七节 地被树的选择与应用
2教学基本要求:各种用途树木的选择要求
3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树种的理论依据
4教学建议:加强各种树种的应用
第七章 大树移栽
1基本内容:大树移栽的方法
2教学基本要求:大树移栽方法
3教学重点难点:大树移栽的准备
4教学建议:现场进行教学内容
第八章 园林绿化树种的调查与规划
1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园林绿化树种的调查
第二节 园林绿化树种的规划
2教学基本内容:园林树种调查程序
3教学重点难点:调查报告的撰写
4教学建议:实地考查
第九章 各论
1教学内容:主要常见树种的特性等
2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树木的生长习性
3教学重点难点:树木的习性、配置方式
4教学建议:选择常见树种介绍。